今日,雙碳數字化應用人才培訓研討會在天津順利召開。該會議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組及人才組發起,旨在整合聯盟雙碳人才培訓資源,打造雙碳人才培訓體系,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奠定人才基礎。廣域銘島作為與會的企業代表,和現場的80多位行業專家代表共同探討雙碳人才培訓體系建設。廣域銘島創新中心主任楊智涵在研討會上發表了《雙碳數字化人才培養模式探討》主題演講。

如今,工業互聯網人才已成為業界廣泛關注的話題。據了解,2020年人社部公布的29個新的就業崗位中,有14個與工業互聯網強相關。2020年工業互聯網相關就業崗位缺口約450萬,到2025年這個缺口預計將達到950萬。同時,聚焦工業互聯網雙碳版塊,其數字化人才缺口更甚。工業互聯網對人才的需求更趨向“數字化”和“復合型”,而傳統課程及教育方式培育出的人才,已難以滿足數字化轉型企業的需求。
人才培育,吉利一直在付諸實際行動。自1997年創辦第一所學校以來,經過24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吉利已在全國范圍創辦了吉利學院、三亞學院、浙江吉利汽車職業技術學校等10所院校,覆蓋從中職到研究生的多層次培養體系,累計向國家輸送人才15萬。
作為全國首個源于汽車行業、服務全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Geega工業互聯網平臺不僅推出了雙碳管理解決方案,為企業提供碳數據數字化采集、核算、管理、應用的全生命周期碳資產管理的整體解決方案,更基于平臺打造出先進的實踐育人場景——GSWE數字實訓工廠,為行業提供數字化復合型人才培育的沃土,增強科技創新驅動力。
人類經濟活動不斷影響著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已是國際社會的共識。廣域銘島依托吉利35年的制造經驗,如何在制造過程中去進行雙碳管理是值得探索和實踐的關鍵問題。廣域銘島以自備電廠、蒸汽系統、壓縮空氣系統、電解鋁系統為例,分享了如何以數字科技助力節能降碳的實踐案例,并實現跨行業“復制性”應用,最后提出了雙碳數字化人才培養的可行性方向和路徑。
汽車制造龐大的產業鏈和復雜的制造環節,為雙碳數字化人才的培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吉利旗下數十家制造基地、真實的用人需求及龐大的應用案例,是合作開發專業課程及教材的可靠來源,也是培育雙碳數字化人才的核心競爭力。
基于吉利在制造、研發、教育等領域的深厚沉淀,廣域銘島將行業一線的項目案例與用人需求相結合,充分整合院校資源和企業資源,打造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的創新閉環。堅持產教融合,構建“平臺支撐-技術驗證-場景實訓”育人機制,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銜接,為國家工業互聯網發展持續造血。
未來,雙碳能源管理亦是廣域銘島在工業互聯網布局的重點領域 ,誠邀有能力、有夢想、愿意深耕這個行業的伙伴加入我們,并肩奮斗,共赴雙碳目標下的綠色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