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這里有最新鮮的政策動態、行業資訊,也與你分享我們的點滴進步
這里有最新鮮的政策動態、行業資訊,也與你分享我們的點滴進步
互聯網 2022-04-20 16:47:10
工業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領域。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是碳達峰十大行動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也是一場硬仗。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要求,2022年要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穩步推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
工業互聯網是實現雙碳的新型基礎設施和關鍵共性技術。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變,工業互聯網、大數據、5G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綠色制造體系和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加快推動工業領域低碳工藝革新和數字化轉型。
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四年來,我國工業互聯網取得一系列階段性、標志性成果,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條件。作為關鍵共性技術,工業互聯網通過將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深度集成,打通云、網、邊、端,加速通信技術、信息技術和控制技術聚合,帶動相關技術全面突破和迭代創新,能夠提高對能源、能耗數據的采集、匯聚及分析能力。工業互聯網將數字技術與行業特有的知識、經驗、需求相結合,加速工業機理模型的匯聚沉淀,催生出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六大新模式,促進實體經濟降本、提質、增效、綠色、安全發展。
目前,“工業互聯網﹢雙碳”已經在主要行業應用并取得顯著成效。鋼鐵、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通過“工業互聯網﹢雙碳”場景化應用,實現關鍵生產工藝能耗、碳排放數字化、透明化,建立從生產、存儲、運輸、接收、利用處置、環境容納全流程閉環監管。
在鋼鐵行業,天津鋼鐵集團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技術建設超低排放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系統,通過智能裝備應用、精益化的現場管理、信息技術與集團業務的深度融合,全年噸鋼綜合電耗、水耗同比降低14.37%和12.61%,回收高爐煤氣、余熱蒸汽同比降低了8.9%、4.62%,使企業滿足超低排放A類企業政策要求。在化工行業,中國石化作為“世界一流綠色低碳城市型煉化示范企業建設試點”的重點企業,通過網絡切片﹢MEC﹢UPF下沉到企業,形成一套基于工業互聯網的石油化工企業整體解決方案,在工藝優化、物料管理、生產調度、環境監測、環保風險分析、蒸汽動力優化、車間用電等多場景實現節電減排,節省燃料的減排貢獻,預計到2030年燃料消耗可節省5%,到2050年可節省14%。在建材行業,海螺水泥依托“5G﹢工業互聯網”進一步改善現有系統的自動化程度與提升能耗優化能力,在現有MPC系統之上建設水泥燒成及原料粉磨能耗優化系統(RTO),幫助海螺水泥節約電力4億千瓦時、CO2減排74.77萬噸、污染物減排3萬噸、SCR脫硝效率達90%,同時員工勞動強度降低21%。可以看到,工業互聯網對企業生產管理水平提升帶來巨大助力。同時,還要看到,我國工業企業大部分處于2.0-3.0發展水平,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水平較低,超過55%的企業尚未完成基礎設備數字化改造,亟待提升能源能耗管理及碳排放數據采集、監管水平。
雙碳為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工業互聯網﹢雙碳”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復雜性的重大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進程,支撐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
一是提升“工業互聯網﹢雙碳”科研能力。完善政策體系。根據《“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相關要求,聚焦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等工業領域重點行業,研究編制“工業互聯網﹢雙碳”實施方案,指導利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能源、資源、環境管理水平,深化生產制造過程的數字化應用,賦能綠色制造。搭建技術載體。推動建設“工業互聯網﹢雙碳”評測實驗室,開展節能診斷、能效對標、碳配額分析、區域/行業碳目標成效評價,支撐綠色低碳評估體系建設。聯合行業龍頭企業共建細分領域“工業互聯網﹢雙碳”聯合實驗室,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加快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打造應用示范。聚焦綠色制造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將5G全連接工廠與綠色工廠建設結合,促進OT與IT、CT、DT深度融合,加強對再生資源全生命周期數據的智能化采集、管理與應用。
二是深化“工業互聯網﹢雙碳”產業融合。面向區域,推動建設“工業互聯網﹢雙碳”公共服務平臺,高效配置政策、技術、數據、人才等要素資源,深化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制造、應用服役、回收利用等環節的數字化應用,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打造綠色制造體系和服務體系,促進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發展。面向企業,積極推動數字技術賦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綠色發展,按產業鏈梳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綠色化發展共性需求,開展標準宣貫、現場診斷和供需對接,引導企業參與實施工業低碳行動和綠色制造工程,提升企業數字化水平,降低企業零碳化發展成本。
三是拓展“工業互聯網﹢雙碳”數據應用。依托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面向冶金、石化、建材等重點高耗能行業和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等重點區域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雙碳分中心,支撐承載綠色低碳基礎數據平臺,統籌綠色低碳基礎數據和工業大數據資源,建立數據共享機制,推動數據匯聚、共享和應用。一方面,基于平臺數據,開展碳足跡、水足跡、環境影響分析評價,多維度匯聚工業數據資源,特別面向“兩高”行業,切實提升重點行業領域能源供給與能耗監測預警能力,為“能耗雙控”精準施策提供有力抓手,強化產業鏈綠色化治理能力。另一方面,探索數據要素市場和碳交易市場協同運行機制,有序推進基于工業互聯網的雙碳金融產品和服務開發,設立碳減排貨幣政策工具,創新“工業互聯網﹢雙碳”產融模式,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碳定價機制,支撐碳排放權交易、用能權交易、電力交易銜接協調。
作者:魯春叢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